服务查询

创新创业新趋势伴随新挑战 文件应势出台解决问题

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中国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0日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统性、普惠性政策文件。《意见》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老百姓该如何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见》对创业者给出了哪些支持措施?如何解决创业创新过程中的融资问题?2015年7月9日10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徐建平,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曹国英做客中国政府网,解读《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应该说创业创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在新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又有哪些?

[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曹国英]正如主持人所说,创业创新历史上一直就有,但现在有了一些新的特点,有了新的趋势。而文件恰恰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出台的。我记得哲学家布兰尼提出:任何创新想法都是从个人开始的,个人的思想才是伟大实践的开始。而恰恰是伟大的实践很难,而且开始更难,万事开头难嘛。所以创业本身就是有了一些想法之后,如何把他的想法在一个空间下和一个范围内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试错,不断打磨,把他的想法打磨成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一个公司也好、实体也好,这本身则是创业的本质。在这个创业本质下,目前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创业主体从小众到了大众。以前的创业者都是精英阶层,有一定的资源,包括可能有了资本、有了技术等等,是一个精英阶层从事创业,而现在已经从精英走向了大众。现在的特点我们也经常和徐司长在讨论,现在是创新创业的“新四军”,哪新四军?一个是年轻的大学生就开始了创业;另外一个是出国留学回来的创业人员,这也是一支新的、实力很强的创业队伍;另外就是大企业的高管和连续创业者,很多大企业的高管做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也开始了创业,而连续创业者可能创一个公司之后要继续创公司,而恰恰这部分人又是后面要谈的天使投资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有经验、有事业、有渠道等等;还有一支就是科技人创业,很多在大学、研究所里面从事科技的科研人员掌握了一些技术规律之后也出来开始创业。所以这四路军汇合在一起和以前的草根创业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二是创业的服务从政府为主已经开始由市场发力。尤其是这几年市场体系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市场化专业化新兴的服务机构,提供了像交流推介、知识产权、投资路演等等很多新的服务模式。而这种服务模式又伴随着一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很多专家都在谈,现代经济是始于创新,但兴于金融。因此,创新和金融也是连在一起的,金融如何切入进创新当中,如何进行创新,这也是这几年发展当中非常突出的特色。而且金融介入创新,以前都是有一个创新的产品,发育到一定阶段后金融资本介入。而现在越来越前移,前移到你有了一个想法,认为这个想法非常好,因为很多天使投资都是投过资的,他有这方面的经验,你有了这方面的想法,他就知道你这个想法会怎么样,因此他们从你的想法就开始介入,开始投资了。因此,市场的服务体系越来越完整,而且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

三是创业活动从内部组织到现在的开放协同。尤其现在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降低了创业的边际成本,而恰恰由于降低了边际成本使得大众创新创业成为了可能。我们为什么要出台这么一个政策?它开始创新的时候生存力并不是很高,因为风险还是蛮大的,但如果他跨过了某一个拐点就有了自身的动力。我们有时就举例子,就像一个BABY,一个BABY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环境适应能力的,包括语言、行为、思维以及自身的免疫都没有这些能力,都是要不断地在一个相对外界更好的环境下来培养出他的这种能力来,而这个文件的出台恰恰就是要营造这么一个环境。尤其现在创新的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跨境的创业孵化也越来越多。我们在做孵化器的时候也发现很多孵化器是网络化的,可能在北京一个、昆明一个,也可能在硅谷有一个,把各种创新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创业创新。

四是创业理念从技术供给到需求导向。以前都是有了这个技术,我想这个技术可能会有什么用,我尝试着满足一些社会的需要来做。而现在的一些技术手段、技术环境发展到已经可以达到有什么样的需求再回头考虑用什么样的技术来把这个需求解决了。当然,技术解决需求是一方面,还有集成的创新也好、模式的创新也好,这些创新都构成了一些新的创新活动。这种需求导向的特色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这四个新趋势,给创业创新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包括国办9号文、国发32号文都是在这个背景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台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中发智造创新中心四层4105室
运营维护:北京北达燕园科学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0064028     E-mail:4000064028@labpku.com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办公室(京ICP备13033477号-1) 技术支持:讯搜易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