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查询

北京大学首届工业设计大赛落幕

编辑:佚名 来源:工学院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4日

11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首届工业设计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刘玄、杨婷云、王玉三名同学的“反拖延助手Secretary”项目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此外,大赛还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成功入围奖10名,以及8家获得优秀组织奖的院系。

现场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工学院院长陈十一,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庆东,团委书记阮草,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工学院副院长黄克服,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军凯等莅临决赛现场,并为获奖同学和院系代表颁奖。

叶静漪讲话

北京大学首届工业设计大赛由工学院和校团委联合举办,大赛自4月19日启动以来,收到了来自全校15个院系同学的46份参赛作品,11月8日的初赛中,评选出15份作品晋级决赛。作品涉及生产、生活、前沿研究等多个领域,有的作品将视角投向了人们高度关注的健康问题,通过机器人或机器设备提供家庭服务、健康监护等;有的作品将视角聚焦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构想;也有的作品显示了对工业生产具体实践的关注,旨在解决工业问题。

在大赛决赛中,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副主任黄平,联想集团创新设计中心先进工程研究总监马雷,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石磊,北京大学工学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助理院长王敏、王扬五位老师担任评委。进入决赛的同学现场有5分钟的时间向评委进行陈述,介绍作品的特色和应用前景,并以视频或实物的方式展示成品或模型,随后在3分钟内回答评委的提问。针对同学们的参赛作品,黄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同学们的高新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在技术原理的研发中融入了设计思维,体现了北大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

颁奖现场

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评委们经过一致评议,将特等奖颁给了“反拖延助手Secretary”。该作品是一款针对电脑使用群体的防拖延软件,以行为治疗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将外界监督与自我激励相结合,通过量化记录控制电脑使用行为,以阻止拖延者使用电脑进行娱乐活动的方式促使工作效率的提高。此项作品是由工学院和心理学系的同学共同完成的。在这个“拖延症”蔓延的时代,“反拖延助手Secretary”因其独特的创意和简单方便的实用性特点赢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此外,“七巧婴儿床”、“智能健康监护系统”、“膝关节柔性辅助康复器械”3件作品获得一等奖。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物理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等8家院系荣获优秀组织奖。

叶静漪副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首届工业设计大赛的重要意义。她指出,这次大赛不仅是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更是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行动。大赛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具有积极意义。叶书记对工学院建院七年来在产学研结合、学生活动、第二课堂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她还勉励同学们,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青年学子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是北大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理应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阮草肯定了工学院在学生学术科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此次大赛展现了北大学生敢为新的实践精神和设计革新的潜力,他希望同学们以本次工业设计大赛为起点,在创意、创新与创造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创造佳绩。

陈十一阐述了工学院举办工业设计大赛的初衷,强调了学院对创新精神的重视。他指出,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不会改变,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时代要求不会改变,唯有创新才能使我们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同时,他鼓励同学们从实践中寻找问题,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既要有创新思维,又要脚踏实地,希望北大同学在未来的工业设计大赛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获奖名单:

特等奖

13号 反拖延助手Secretary(作者:刘玄、杨婷云、王玉)

一等奖

1号 七巧婴儿床(作者:侯娟)

10号 智能健康监护系统(作者:王伟、王才旺)

11号 膝关节柔性辅助康复器械(作者:周志浩)

二等奖

2号 无边框窗(门)滑车/导轨组 (作者:梅竹)

3号 多通道人机交互展望

(作者:白艺冲、杨蕴伦、官平胤、刘家序、杨林青)

4号 基于SAR理论的适应性可变住宅创新设计

(作者:安太然、梁弘、赵哲)

5号 家用宠物清洗器系列创新工业产品设计(作者:郝逸洋、薛磊)

8号 一种适用于工业锅炉的新型高效节能低氮氧化物燃烧器设计

(作者:王飞飞、梅振锋、李鹏飞、张健鹏、刘玺璞)

三等奖

6号 用于家庭通信设备的非标准电源充放电装置(作者:郑恩昊)

7号 基于5S与存货模型的化工企业生产现场设计

(作者:刘湃、张明轩、石昌盛、周子桓)

9号 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作者:李亮、刘傲)

12号 光伏与储能纤维:新型的柔性/可穿戴能源转换与储存技术

(作者:蔡欣、傅永平、彭鸣、于潇)

14号 北京大学东门外道路交通改造模型

(作者:许博岩、于越、王一、李劢)

15号 基于闹钟控制的点头倾倒式自动喂鱼装置(作者:井庆深)

?

编辑:剡溪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中发智造创新中心四层4105室
运营维护:北京北达燕园科学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0064028     E-mail:4000064028@labpku.com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办公室(京ICP备13033477号-1) 技术支持:讯搜易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