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查询

马丁?戴斯特受邀作时间地理学系列讲座首场报告

编辑:佚名 来源:城市与环境学院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1日

12月6日上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人文地理与规划学系教授马丁?戴斯特(Martin Dijst)应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柴彦威教授的邀请,作了题为“家的移动性:基于时间地理学和行动者-关联法的移动性规划” (The Mobilities of Home: towards a new planning for mobilities based on Time Geography and Actor-Relational Approaches)的讲座。

Dijst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时间地理学家,荷兰城市地理学科带头人,专长城市空间土地利用与时空间行为的分析,如出行模式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系统间个体的出行时间、基于个体行为的土地利用对空间结构分析等。他的另一研究领域为现代通信技术(ICTs)运用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活动-移动行为分析加以分析,如网路搜寻、网路购物、店内购物和出行行为的关系等。Dijst教授领导的时间地理学团队是国际上最著名的研究团队之一,发表有大量英文论著,享有盛誉。

Dijst教授作讲座

讲座中,Dijst教授重点讲授了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类移动性的增加,使城市居民对空间的归属感减弱,从而产生孤独、恐惧、紧张等各种情绪,人类行为的研究需要从基于地点的研究转变为面向人的研究。Dijst教授运用行动者-关联法(ARA, Actor-Relation Approach),讨论了个体社会交际网络模式的变化,提出了如何在行为研究中加入个体情感,由此更为深入地理解人类行为模式产生的机制。Dijst教授给出了具体研究的实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移动性增加而家的空间意识缺失,使个体的空间归属感缺失,个体空间边界模糊,从而造成了社会生活不稳定与不安定的因素。如何促进人际交往行为,加强社会融合,是形成共享社会、社会可持续性的关系要素。他还与学生就新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差别、理论思考的实践应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Dijst教授与学生进行交流

当天下午,Dijst教授继续与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进行座谈,就最新的基于GPS的调查方法与时空行为分析方法以及中国单位制度的演变与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对于东西方城市的未来发展模式产生了很多共同的研究兴趣以及合作研究的主题。博士生塔娜介绍了基于GPS数据的时空行为分析与智慧出行应用实验,博士生刘天宝介绍了单位主义城市化、去单位化以及新单位主义的思考,这些都是柴彦威教授领导的行为地理学研究团队得到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与国家社科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本次讲座与研讨会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思考提供了借鉴,是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再思考。同时,Dijst教授领导的时间地理学团队与柴彦威教授的时间地理学团队实现了友好而充分的对接。

与会师生代表与Dijst教授合影留念

?

编辑:碧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中发智造创新中心四层4105室
运营维护:北京北达燕园科学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0064028     E-mail:4000064028@labpku.com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办公室(京ICP备13033477号-1) 技术支持:讯搜易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