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查询

中文系与批评理论中心举办首届“批评理论与现当代中国文学研究”高级研修班

编辑:佚名 来源:中文系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5日

围绕“如何借助西方批评理论的资源深入中国文学研究”的主题,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批评理论中心于2013年7月29日至8月3日联合举办为期六天的首届“批评理论与现当代中国文学研究”高级研讨班。此次研修班招生面向校内外青年教师、博士生,共收到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以及香港、美国芝加哥和俄亥俄州等地的20余所高校师生的踊跃报名。本着更突出高校及研究方向代表性原则,以及惠及更多偏远地区、地方院校的考虑,本次研修班最终录取了34位优秀学员参与研修。

此次研修班中不仅学员具有国际化特征,在师资方面也邀请到了国内外多位一流学者,如美国纽约大学张旭东教授、美国纽约大学Jacques Lezra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罗岗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陈越教授。此外,研修班还得到了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布兰代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地高校诸多富有活力的青年学者的倾情加盟。

本次研讨班以务实、高效为原则,课程选择合理有序,日程安排紧凑、充实:上午国内外专家讲座,下午青年学者工作坊,晚间集体讨论。以三种形式、从三个层面,讲授、消化西方批评理论资源,并结合中国语境反思现当代文学研究状况。此外,此次研修班还尝试与本科生暑期课程嵌套,即本科生暑期课程最后一周两讲与研修班上午两场讲座重叠。一方面引入新鲜血液,激发讨论活力;另一方面,也开拓了本科生暑期课程的视野、提升了教学质量。学员们的反馈证明,这一形式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理论上,美国纽约大学Jacques Lezra教授进行了三场以“主体/效果”为核心论点的精彩讲座,并将这三场讲座分别以雅克?德里达、保罗?德曼和朱迪斯?巴特勒关于此论点的思想为理论支撑呈现出来,他试图通过“主体”和“效果”两个术语处理“批判哲学和解构之间的交集”,进而在二者发生冲突的地方从概念和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美国纽约大学张旭东教授则进行了两场以“什么是方法——以杰姆逊《布莱希特与方法》为例”和“形式自律及其历史化: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中的理论问题”为题的讲座,并在讲座中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化”等理论研究方法。

研修班中不仅有理论的研读,也有具体文学批评实践的示范。除了张旭东教授亲自讲解《一句顶一万句》外,研修班还有幸邀请到了《一句顶一万句》的作者刘震云先生亲临会场,与师生一起分享当代中国文学经验,并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与讨论。在青年学者工作坊环节,陈越、王璞、朱康、朱羽、何吉贤等学者利用具体文本分析与学员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在他们的主持下,学者和学员们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这二者相结合的内容搭配也正应了批判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即理论=理论+实践。

2013年8月3日,为期近一周的研修班在罗岗教授“重读《共产党宣言》”的讲座中落下了帷幕,学员们在学者们的讲授以及与之讨论中受益匪浅。

编辑:拉丁

链接

?????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官方微博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中发智造创新中心四层4105室
运营维护:北京北达燕园科学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0064028     E-mail:4000064028@labpku.com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办公室(京ICP备13033477号-1) 技术支持:讯搜易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