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名称: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类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认定部门:教育部 | 认定时间: |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所属功能平台:能源环保领域平台 |
所属领域:能源环保 | 负责人:方精云 |
服务特色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称LESP)是北京大学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基地之一。本实验室挂靠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与北京大学地理研究中心密切配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球表层的地球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以及物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
地表生物过程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典型生态系统的碳氮通量以及较大尺度物种多样性的发生与变化机制;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侧重微量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形态与生物有效性关系、界面迁移和生态风险分析。地表物理过程研究主要探讨第四纪环境演变和高分辨率古环境代用指标和第四纪测年技术的年代学基础研究。土地利用与覆被是地表过程研究的重要方面,主要探讨区域土地资源优化调控与可持续利用模式及相关的计量模型。
科研队伍和骨干专家
1.科研队伍
重点实验室目前在岗人员44名,其中,研究人员38名、技术辅助人员5名、秘书1名。研究人员中平均年龄43岁(绝大多数在30-50之间),其中100%拥有博士学位,教授和副教授分别占55%和38%。目前队伍的年龄和职称结构均处与比较理想状态,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趋向合理。上述人员中包括院士1名、长江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团队一个(成员9名),这些中青年骨干和其它数名学术骨干构成了队伍的中坚梯队,并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若干非行政实体的研究小组。这些研究小组成员往往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在一些较小的项目中独立工作,开展各自领域中有特色的研究,而在较大型的研究项目上合作攻关。随着不同项目的需求,小组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流动和重组。这样的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不仅成为承担较大项目的保障,也为年轻研究人员的培养和锻炼提供了机会。
2.骨干专家
方精云,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长江特聘教授,生态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陆地生态学研究。
科研成果
1.“973”项目成果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程和多介质环境行为、长江流域环境与水资源演化规律、近代和现代环境过程与环境替代性指标的量化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京津渤区域复合污染过程、生态毒理效应及控制修复原理。
2.“863”项目成果
半挥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动采样装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介质源解析技术.
3.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成果
区域环境质量演变、污染物表生行为及环境效应。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
我国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汲取形成机制、中国北方中纬度地区深海氧同位素第3期的环境演化特征、我国北方草地碳源/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环渤海多环芳烃的区域环境过程、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影响、辽东湾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生态风险评价、中国北方多环芳烃的空间格局和区域环境过程的经向变异。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成果
东亚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计量与预测、东亚大陆多环芳烃排放、输出与长距离输送潜力。
7.海外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成果
中国华北地区土壤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锁定。
代表仪器设备
名称1: 光合作用测定仪
原值(万元) 38.3
厂商及型号: LI-6400R
主要性能参数: 1.工作环境:温度0—50℃,相对湿度:0-100%(没有水汽凝结);
2.电源:DC6V9AH可存电镍氢电池,可连续工作7—9小时;
3.数据存储:1兆
4.显示:240×128点阵,中英文界面;
5.数据传输:RS232;
6.体积:290×260×120cm;
7.重量:主机3.5kg;
8.CO2分析:非扩散式红外CO2分析,测量范围:0-1000ppm,分辨率:0.1ppm,精度2ppm;
功能用途: 用于植物光合速率的研究
名称2: 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仪
原值(万元) 100.2
厂商及型号: 320 MS
主要性能参数: 1.世界领先的质量准确度、分辨率和灵敏度结合
2.SmartFormula 3DTM技术:将母离子和碎片离子的准确质量和真实同位素分布模式独特地结合
3.宽动态范围内的超稳定准确质量分析
4.高性能的四极杆前端系统
功能用途: 分子量测定;精确质量测定及元素组成分析;肽质量指纹谱;多肽de novo测序;蛋白质的修饰与结构(磷酸化、糖基化、二硫键等)研究;与二维液相相联,可进行多肽的分离、检测与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