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名称: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类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认定部门:教育部 | 认定时间:2002年 |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所属功能平台:电子信息领域平台 |
所属领域:电子信息 | 负责人:查红彬 |
服务特色
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大学集聚了校内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技术、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优势力量而组建的多学科交叉科研机构。实验室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感知系统为目标,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机器感知、智能信息处理与认知科学方面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感知机理,计算智能与知识发现,视感知,听感知,数字媒体技术,可视化与视觉计算。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探索人的感知机理以及感知与智能的关系;研究机器感知与智能的实现方法,扩展人的感知能力;开发应用于国家建设和改善民生的智能感知系统。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力争通过这些方向的前沿性研究工作,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开放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感知与智能研究基地。
科研队伍和骨干专家
1.科研队伍
实验室现有固定编制科研人员48名,其中包括教授(研究员)28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9名,讲师1名。另有行政与实验设备管理人员4名。实验室主要科研人员来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心理学系、数学科学学院等相关院系。实验室科研人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3名,北京大学**计划入选者8名。
2.骨干专家
查红彬,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三维场景重建,三维形状分析、匹配与动画,动态对象跟踪与传感器标定,数字文化遗产。
何新贵,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神经网络、模糊理论与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和知识处理,计算机软件。
科研成果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百万册数字图书馆的多媒体技术和智能服务系统。庄越挺,潘云鹤,高文,黄铁军等, 2010年。
2.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盲信号的分离和辨识理论及其应用。谢胜利,李远清,谭洪舟,谭营,何昭水, 2009年。
3.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面向数字工厂设计的三维模型几何处理技术。胡事民,查红彬等, 2011年。
4.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综合集成支撑平台及其应用。 汪国平,李胜等, 2009年。
5.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大规模数字图书与视频资源库建设和智能服务系统。 高文,黄铁军,田永鸿等,2009年。
6.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听觉感觉运动门控的新模型。李量,2008年。
名称1: 小型空中视频采集平台
原值(万元)
厂商及型号:
主要性能参数: 包括Draganflyer X4遥控直升机、720p HD video高清视频相机、遥控拍摄云台、空中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地面遥控器和无线视频接收系统、立体视频眼镜等硬件模块。
功能用途: 2.4GHz控制传输、5.8GHz视频传输、陀螺仪X3、加速度仪X3、气压传感器,可以自动保持飞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