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查询

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GF重点学科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名称: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GF重点学科实验室 类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认定部门:教育部 认定时间:2009年11月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所属功能平台:新材料领域平台
所属领域:新材料 负责人:沈兴海

服务特色
   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GF重点学科实验室是依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而成立的国防重点实验室。2007年经过严格评审获准建设“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并于2009年底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核领域第一个科技部序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北大核学科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等离子体物理等学科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二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技奖励。与此同时,北大核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改革中发展, 2007年获准建立的“核物理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唯一的核类学科理科基地并得到全额资助;经国防科工局的批准,北京大学获准建设“核物理”、“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三个国防紧缺专业。

科研队伍和骨干专家 
1.科研队伍
  自2007年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GF重点学科实验室成立以后,不断的开展科研工作,吸引了大批的人才,目前实验室有研究人员19名,本学科每年招收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25-30人,应用化学专业直博或硕博联读研究生5-6人,以及5-6名3年制硕士生和若干博士后人员。
2.骨干专家
  沈兴海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1989,1993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199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化学系博士后,1999-2000年,法国Louis Pasteur大学Lehn实验室访问教授,2000年,北京大学教授,2001年,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国际作者基金奖励,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聘为特约教育督导(督学),2010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八届理事会理事。研究领域与兴趣是超分子化学基础研究;环糊精纳米管、环糊精新型包合物、轮烷、分子传感器等超分子体系的设计合成、结构表征和物化性质研究;超分子光物理、光化学及量热学研究。
  刘春立 教授。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1985-1996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从事辐射防护与环境安全研究工作。1988年赴日本原子力研究所从事环境安全协作研究工作。1999年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北京大学原技术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从事放射化学、普通化学的教学工作及核环境化学的研究工作。获1998年度山西省先进青年化学工作者称号,1999年度中国环境协会第二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研究兴趣是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吸附、扩散、迁移、种态分布等规律研究等。

科研成果 
1.与化工研究院合作进行的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辐射硫化超细粉末橡胶制备及应用研究"取得成功,共申请专利26项,并开始走向产业化。
2. DDS脱硫技术的研究开发取得重要。该技术在多家合成氨厂的变换气和半水煤气脱硫工段应用获得成功。
3. 关于尼古丁与DNA作用的生物加速器质谱法研究结果得到广泛关注,美国电子版“科学新闻”作了详细报道。Science杂志对相关研究也作了简要报道。
4. 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放射性药物、乏氧组织显像药物和相关的配位化学与药物分子设计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开展临床前的实验。
5. 在超分子化学与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新发现数个小分子与环糊精生成纳米管,在分子导线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此外还首次发现在混合环糊精纳米管出现新的能量共振转移现象。

名称1: 液体闪烁计数仪
原值(万元) 87.92
厂商及型号: 美国 Tricarb 3110
主要性能参数: 对于被测核素之能量范围的选择可以精确至0.1keV,可作β能谱分析;
功能用途: 此仪器计数测定较低放射性活性元素α,β和γ衰变。采用时间分辨液闪计数(TR-LSC)以达到高灵敏度和低背景计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中发智造创新中心四层4105室
运营维护:北京北达燕园科学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0064028     E-mail:4000064028@labpku.com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办公室(京ICP备13033477号-1) 技术支持:讯搜易晟